八大菜系之湘菜的菜品介绍及文化溯源

时间:2024-12-21 08:00:06

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史记》中曾记载,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长期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广为流传。湘菜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中,经过历代的演变与进化,逐步发展成为颇负盛名的地方菜系。

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剁椒鱼头

从湖南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食器和酒器,以及伴随这些陶器一起出土的谷物和动物骨骸的残存来测算,证实潇湘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开始吃熟食了。

公元前300多年的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招魂》一篇和《大招》两篇就反映了当时的这种祭祀活动中丰富味美的菜肴、酒水和小吃情况。

永州血鸭

《招魂》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挈黄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犍,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解释成白话是这样的:“吃的菜肴丰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麦、黄粱随你食用。酸、甜、咸、苦,调和适口。肥牛的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味美而又浓烈啊——经久不散。”

另外,《大招》里还提到有“醢豚”——小猪肉酱,“苦狗”——狗肉干,“烝凫”——蒸野鸡,“煎”——煎鲫鱼,“雀”——黄雀羹等菜肴。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湖南先民的饮食生活中已有烧、烤、焖、煎、煮、蒸、炖、醋烹、卤、酱等十来种烹调方法。所采用的原料,也都是具有楚地湖南特色的物产资源。

东安鸡

秦汉两代,湖南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风格都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使用原料之丰盛,烹调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都是比较突出的。

1972年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的軚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遗策中可以看出,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湖南的精肴美馔已近百种。仅肉羹一项就有太羹、白羹、巾羹、逢羹、苦羹5大类24种。另外还有72种食物,如“鱼脍”是从生鱼腹上割取的肉;“牛脍”、“鹿脍”等是把生肉切成细丝制成的食物;“熬兔”、“熬阴鹑”是干煎兔或鹌鹑等。

腊味合蒸

汉代湖南饮食生活中的烹调方法比战国时代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到羹、炙、煎、熬、蒸、濯、脍、脯、腊、炮、醢、苴等多种。烹调用的调料就有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

六朝唐宋时期,湖南经济文化日益繁荣,湘菜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明、清两代是湘菜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湖南商旅云集,市场繁荣,湘菜茶楼酒馆遍及全省各地。辣椒传入中国并用于烹饪食用之后,湖南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嗜辣的风俗,湘菜独特风格也在这时基本定形,形成了全国八大菜系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菜系。晚清战事频仍,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先后率领湘军转战南北,也将湘菜带到了各地。

冰糖湘莲

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谭延闿及其家厨创立了湘菜的重要菜系——湘菜。组庵湘菜以“原材料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的美食理念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被称为“湘菜之源”,组庵湘菜是湘菜中的著名系列和重要流派。

官府湘菜代表菜品以组庵湘菜为代表,如组庵豆腐、组庵鱼翅等;民间湘菜代表菜品有辣椒炒肉、剁椒鱼头、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衡阳鱼粉,栖凤渡鱼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九嶷山兔、宁远酿豆腐、腊味合蒸、姊妹团子 、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