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幸看到过辽代契丹族的壁画,画中描绘的场景无论是王公贵族潇洒堂皇的日常生活,还是武将士兵征战沙场的军旅写照,都不乏车马器的身影。在古代,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之一,马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马具材质多样,从青铜到鎏金再到皮革,不仅见证了时代变迁、手工业发展,更是其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我们虽未身临其境,但仍能通过古诗词的描写窥见古人的生活方式。
【当卢、当颅】
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形式各异,放置在马的额头中央偏上部,也就是马鼻革与额革部位交接处的饰品。
高箱照云母,壮马饰当颅。
——北周 · 王褒《日出东南隅行》
【络头、络脑、羁】
络头是网络马首以控制马的马具,通常以皮条编结而成,形状如笼,基本由项带、额带、鼻带、咽带、颊带等组成。也称“络脑”或“羁”。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唐 ·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 · 李贺《马诗》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魏晋 · 曹植《白马篇》
【衔、镳】
即马嚼子。马口中所衔铁具为“衔”,露出在外的两头部分为“镳”。镳连接着辔绳,通过辔绳牵动“镳”可以控制马的转向。成语“分道扬镳”就是指牵动辔绳,提起马嚼子,让马匹往不同的方向前进,以比喻志趣、目的不同,各走各的路。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宋 · 张炎的《清平乐 · 平原放马》
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
——唐 ·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辔、缰】
很多资料把辔、缰混为一谈。但其实辔、缰有别,不能混同。《释名·释车》:“辔,拂也,牵引拂庚以制马也。”一马两辔,辔的前端系于马口两侧的衔环上,后端握于骑者手。骑者牵辔索而勒马遏,使马进停左右,随逐人意。缰则是系于马头或马颈,控制马外逸的索绳。《说文》:“缰,马继也。”“继,系也。”即缰为系马的绳索。缰又作韁,多为皮革制成可见,辔和是两种形制不同、作用不同的马具。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唐 · 白居易《夜归》
青骢白马紫丝缰,可怜石桥根柏梁。
——魏晋 · 无名氏《青骢白马》
【三花、三鬃】
所谓“三花”、“三鬃”,是指把马鬃修剪成花瓣状作为装饰,然后根据其数量称之为“三花”、“五花”等,其风盛行于隋唐时期。严格来讲,只属于一种装饰方法,不属于马具,姑且记之。
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唐 · 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
——唐 · 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缨】
用作装饰的穗子,一般置于马头或马胸前。
赤骥顿长缨, 非无万里姿。
——唐 · 杜甫《述古三首》
【铃】
系在马颈上的铃铛。
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
——唐 · 卢照邻《刘生》
【珂、杏叶、银花、压胯】
马珂是一种小型装饰物,见于马身披挂的攀胸、鞧带或者蔽泥上。一般为玉制。
唐代开始多为金属杏叶形,故称作“杏叶”,又称作“银花”、“压胯”等。杏叶的造型除有大量卷草、宝相花等植物图案外,也有铸出狮子、麒麟等动物图案。它的出现与流行曾受到当时波斯萨桑王朝的影响,是从域外流传进来的东西。
宝马鸣珂踏晓尘, 鱼文匕首犯车茵。
——唐 · 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杏叶装金辔,蒲萄镂玉鞍。
——唐 · 王勃《春思赋》
翩翩白马称金羁,领缀银花尾曳丝。
——唐 · 白居易《公垂尚书以白马见寄,光洁稳善,以诗谢之》
盘凤鞍鞯闪色妆,黄金压胯紫游缰。
——唐 · 花蕊夫人《宫词一百八》
【鞍】
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
自愧无鲑菜,空烦卸马鞍。
——唐 · 杜甫《王竟携酒高亦同过》
【鞯】
衬托马鞍的垫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辞》
【障泥、蔽泥】
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马具。又称“蔽泥”、“弇汗”、“障汗”、“防汗”等。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唐 · 李白《紫骝马》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唐 · 杜牧《少年行》
【镫】
挂在马鞍两旁,让骑马者踏脚的用具。
独骑善马衔镫稳,初著单衣肢体轻。
——唐 · 白居易《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鞭】
骑马的辅助用具,用于辅助驱使马匹按照人类的意愿完成各种动作。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唐 · 李白《赠友人三首》
【铁马】
装备有马铠的战马。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马铠的记载,而秦陵兵马俑中的完整马铠也证实了前人很早就注重对战马的保护。而南北朝则是中国重甲骑兵的黄金时期,不仅马镫等马具逐渐完善,马铠亦在此时迅速发展。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