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税收审计的现状
税收审计是具有独立审计权的审计机关,对税务机关依法履行征税职责、强化内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评价建议。税收审计的主要特点一是审计量大,工作复杂。税收审计要涉及多税种,税收政策繁多,审计实施难度大;二是具有全方位性,由审计机关负责实施,审计范围涉及纳税企业、个人、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税务机关等多主体;三是税收审计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确保税款得到全额征收,减少税收流失,同时督促征税机关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办税人员能力。我国已形成了税收审计的初步框架,但是也存在着比如审计广度不够,税收审计的程序有待完善,税收审计监督仍有空白之处,审计力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分税制的存在,不同税种分别由国税、地税及海关等不同部门征收,不同审计部门对应不同的征纳税主体,税收审计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完全实现全面审计的目的。同时,目前的税收审计少有税收成本方面的审计,如何对税收成本的合理性进行审计,为税收成本的降低提出审计建议也是税收审计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国地税合并对税收审计模式影响
2018年的国地税合并对税收审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从税务部门来讲,一是税收征管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征管效率。合并后,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统一了税收执法标准,税务机关可以遵循统一的原则,对纳税人和缴费人的生产、经营、合法纳税活动做出正确判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二是税务机关独立性得到加强。合并后,税务系统实行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级政府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地方上再对税收行为进行干预的难度加大,税务机关独立规范执法的空间越来越大;三是有利于财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合并有利于税务人员业务实现整体提升,掌握税收政策更专业化,不再是各有侧重,能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从而推动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入。另外,从对税收审计模式的影响来讲,一是税收审计全覆盖任务更加艰巨。税务机关机构设置发生了变更,税收审计的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不加以变化,就难以实现税收审计全覆盖的任务;二是地方税收审计的范围需要进一步界定。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审计机构,特别是要研究合并后地方审计机构如何打通对税务系统的审计途径,去除法律障碍。另一方面是以前由地方财政部门承担的非税收入征管职责、由人社部门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将整体划转给新成立的税务部门。因而,对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审计,也将成为税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审计的外延得到拓宽;三是税收审计对大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金税三期完成以后,国税、地税已分别运用相同的税收征管系统,为国地税机构合并提供了税收征管业务的技术保障,这就使税收审计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审计、更大规模、更全面开展税收审计提供了新的契机;四是应考虑把税务机关履职尽责作为审计的一项重点任务。国地税合并后,税收审计需要对新组建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履职尽责能力,依规依法实现税收足额入库。
三、当前政策下税收审计模式的建议
(1)以税收审计为手段,实现企业权益的有效维护。税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发展,使问题止于当前,防患未然,不以惩罚为主。在国地税合并真正落实后,税务机构执法口径统一,企业应该与税务机构做好沟通解释,结合企业实际账务处理情况,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在国地税合并的大变化下,税收审计应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纽带,及时将企业涉税事务的变化传达到企业。企业要想获得稳健的发展,必须强化和完善税务管理工作,并与税务机构积极沟通,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地税合并带来的益处。(2)以统一组织为思路,实现税务审计的全面覆盖。现在的税务审计范围较以前更加拓宽,审计机关也应顺应税务合并的趋势,对实施税务审计的职能机关做出调整。可以考虑审计署牵头,其派出机构以及地方各级审计机构共同参与的模式开展税务审计,分头检查,统一调度,成果共享,尽最大能力调动资源实现税收审计的全面覆盖。(3)以大数据为支撑,提升税务审计的监督效率。国地税合并后,为更好的能为纳税人服务,税务系统、社保系统以及非税系统将实现信息互联。下一步税收审计也将通过计算机审计技术,对税务系统、企业等部门的电子信息进行对比,发现规律和问题。审计部门需要提前应对,做好人员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学习了解金三等各种税收系统,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4)以尽职审计为补充,评价税务系统的工作绩效。税收审计也要关注税务部门履职情况,除了审计税务部门对企业税收应收尽收外,还要根据征管法的要求,了解税务部门执法情况,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收裁量权的执行、延缓减免税收等情况,通过依法监督税务部门执法行为,规避违法行为,改进税收征管流程,最终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