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是干什么的(大使馆武官:人才的聚集地)

时间:2024-10-27 08:15:03

大使馆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个相对“神秘”的机构,如果说“大使”还算是对民众而言比较熟悉的官员,那么大使馆里的各种官员层级对于普通人来说就“非常陌生”了。

尤其是大使馆中的武官,许多人都对武官有误解,他们不知道武官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些人觉得现在是和平时代,大使馆中要武官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有些人甚至觉得大使馆中的武官就是“间谍”,那么真正的大使馆武官是什么样的呢?

大使馆武官:馆长的军事助手

大使馆武官就是驻外武官,他们是特殊的外交官,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一般是驻各国大使的军事助手,与驻外大使一样,常驻在各国大使馆中。

根据国际法以及现在的国际惯例,驻外武官一般是由一国的国防和军事部门指定,在接受国同意之后,就可以进行驻外任务。在我国,驻外武官都是在全军优秀的现役军官中选拔产生的,一般都是上校至少将级别的军官。

不过,由于驻外武官的特殊性,在很多时候,这些上校、少将们可能还能指挥职务和军衔比自己高很多的“长官”,听起来还是挺“爽”的。

驻外武官一般与使馆参赞的外交衔级相当,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在抵达使馆后,他们需要先拜会驻在国军方主管部门,然后才可以执行任务。

那么,驻外武官一般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呢?

虽然驻外武官有一部分从事“军事情报”的工作职能,但他们并不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是去当“间谍”的,驻外武官主要从事的军事外交相关工作,同时,他们也是各驻外大使的军事顾问,在两国进行与军事相关的交往、合作或谈判时,就需要驻外武官从中辅助。

总的来说,驻外武官一共有4项主要工作职能:

首先是代表本国的武装力量,与住在国的军方保持联系,处理两国军队之间的来往事宜;

其次是与驻在国的军政官员、别国武官以及社会人士进行外交活动;

第三就是按照两国之间的协议,承办、协办军事方面的活动和合作任务,例如军事援助、军事训练、军工贸易甚至是军事技术转让等;

最后,就是调查驻在国的军事情况,并报告给派遣国的军事部门——当然,这其中有前提,就是驻外武官必须以合法的手段进行调查。

也会有人有疑问,那就是武官要怎样“合法”调查各国的军事情报呢?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军事情报并不等于“军事机密”,也可能是驻在国主动公开的军事情况。

例如,我们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主动发布“国防白皮书”,用来介绍本国的军事政策、军事力量情况等,再例如,一些国家还会组织各国武官参观本国的国防部门、军营等地,或者是邀请各国武官观看军事演习,这些都是驻外武官收集驻在国军事情报的途径。

当然,驻外武官还需要收集一些其他情报,也有其他的情报收集途径,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实际上驻外武官既是外交人员,也是公开的情报收集人员,实际上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注定了,驻外武官需要保持自己一定的“神秘色彩”。

大使馆中一般专门设有武官处,武官处中的武官分为国防武官、三军武官、副武官等级别,不过并不是每一个驻外使馆的武官处都会同时派驻这几个级别的武官,一般派遣武官的级别都是视两国之间的使馆规模、业务繁忙程度以及根据对等原则进行安排的。

我们普通人平时很少能接触到武官,那么武官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有一篇署名为罗海涛的相关文章曾经专门谈到过他所认识的武官,在他眼中,大使馆武官仿佛一支“特种部队”,人人都有过硬的素质和才能。

学习能力超强的复合型人才

罗海涛曾长期从事对外工作,他在文章中提及,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与许多国家大使馆的武官成为了朋友,在他眼中,有许多驻外武官都是十分优秀的外交家,但优秀的外交家可不一定能够成为驻外武官,因为驻外武官需要过硬的军事素质。

而且,罗海涛认为,无论中外,驻外武官都是学习能力超强、眼光敏锐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他在文章中提及,自己曾看到一位意大利驻华武官申请与解放军连队一同进行了一次“全日军事训练”,这位意大利上校与比他年轻20多岁的解放军士兵们做一样的军事动作,同样“生猛灵巧”,令人叹服。

可见,驻外武官不论年龄,军事素质还是十分过硬的。

例如,那篇文章中还提到,作者在某次参加俄罗斯大使馆举办的招待会时,在未与之交谈的情况下,很快就被俄罗斯的空军武官认出作者是一名航空专业人员。

于是这位俄罗斯空军武官特地与作者针对航空方面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谈,交谈没多久之后,他又敏锐地发现作者当过飞行员。

当时,作者十分惊讶,因为在场的外交官无人发现这一点,只当他是普通人员,按照一般外交礼节与他进行交谈,没想到一名俄罗斯武官对他过去的经历判断如此准确。

这足以证明,驻外武官目光敏锐,当然,也只有拥有这样的素质,他们才能顺利完成“收集情报”的任务。

而且由于驻外武官通常都记忆力超强、学习能力好,他们通常都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一个欧洲武官会说同时会说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的,毕竟曾经有外国人表示,由于欧洲几国的语言有相通之处,学会“几国语言”并没有那么难。

但一个欧洲武官同时会普通话、上海话、闽南话和粤语就很不容易了,毕竟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同时通晓这么多种方言。罗海涛表示,他就认识一位来自瑞士的武官,能说或者至少能够听懂上述几种中国方言。

再例如,上文作者还曾提到一个案例,他表示,有一次他为一位装甲兵团出身的外国武官讲解某种直升机的结构特征和飞行性能。

尽管这位武官之前并不了解直升机的相关知识,但他还是能很快复述出作者所讲的全部情况,并且这还不是“强记”,因为作者发现,在之后的活动中这位武官提到该种直升机时,还是能将相关性能、结构复述地丝毫不差。

这种超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武官的工作中,更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日常出行时,哪个路口有特殊管制、哪里方便停车武官们都能轻松记住;例如,在使馆举行舞会时,武官们能很快记住某种新出的舞步,并在短时间内掌握……

这种超强的能力有时候也不免令人感叹,武官们还真是一支“特种部队”。当然,武官们并不一直都进行这些“和平”的外交工作,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武官们也会展现出他们的“军人本色”。

“手眼通天”的高科技武官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相对还比较和平,但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有时候某个国家的反对派还会和政府军产生冲突,造成一国国内情况的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大使馆的外交官一般是不能出门的,但驻外武官却不一样,他们在紧急情况下是英勇的战士,哪里危险他们就往哪里去。

罗海涛还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件他在莫斯科时的经历,他说,当时莫斯科发生了政治派别的激烈冲突,现场枪声大作,而各国武官却都冲到了现场,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去,以便保护自己国家公民的安全。

罗海涛还特别提到,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由于我国招收了大量非洲留学生,而留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时常会与我国民众发生一些冲突,有时候即使一国大使来了都无法调解矛盾,但如果武官到场,留学生们就会“乖乖听话”,甚至还会“鞠躬道歉”,足见一些驻外武官对国民的“威慑力”。

而且,罗海涛还提到,他认识的许多驻外武官在本国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前述文章的作者多次提到他被与驻外武官一同出行而受到特殊“优待”。例如,在他与某国武官一起入境该国时,由于该国武官的示意,边防检查人员直接在他的护照上盖了章

例如,驻外武官随意比划一下,边防检查人员就直接在他的护照上盖了章,并护送他过通道;例如,作者就因为随一位武官去对方国家的国防部办过一次事,此后作者单独前往该国国防部大楼就不会再受到门口警卫的询问,后来他才知道,那位武官的兄弟是该国军队的“司令”。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驻外武官对于先进科技的掌握程度就比许多外交官都要更快一步。

例如在我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武官们普遍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例如即使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其大使馆武官处也拥有市场上最先进的电脑;例如武官们大多熟练掌握最先进的电子技术。

不过,由于罗海涛所提及的各国驻外武官似乎大多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所结识的,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在那个年代能够被派往中国的驻外武官一定都是所谓“精英中的精英”,没有一定的背景、实力,可能还难以承担此重任。因而,罗海涛所认识的武官可能已经是“武官中的佼佼者”,大多数武官可能不会像前文所提及的武官那样手眼通天、记忆力超群。

也许现在的更多的驻外武官,只是军中的人才,就像我国选拔驻外武官更看重“爱国”这样的品格一样,武官们重要的素质可能是忠诚,而非多么“聪明绝顶”。

不过,即使是现在的普通驻外武官,由于他们的工作职责中有“收集情报”一项,因而武官们大多掌握了摄影、录音技术,甚至还有的武官懂得雷达观察、计算机操作等“进阶技能”,因为这些技能让他们能够“看得懂”情报,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尤其是现在军事科技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国部队的信息化水平都在快速提高,武官所掌握的高科技也就越来越多。驻外武官们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装备更新速度非常快,各项工作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这也难怪有人认为,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们很难看到大国真刀真枪地打仗,但各国大使馆武官处的“激烈角逐”,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了各国军队之间的科技水平。

总的来说,大使馆武官虽然是我们不了解的特殊外交官,但他们在一国的外交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驻外武官们没有一国大使那样严格的外事要求,所以他们可以相对更自由地“广交朋友”,在关键时刻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