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服务市场构成的“4+1”的管理会计有机系统。
2. 管理会计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3. 管理会计原则:战略导向原则、融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4. 管理会计要素
(1)应用环境(基础) (2)管理会计活动(具体开展)
(3)工具方法(具体手段)(4)信息与报告(活动成果)
5.一般分配法关于材料、燃料、动力费用的归集分配
(1)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2)某种产品分配的费用=该产品分配标准×分配
6.定额分配法关于材料、燃料、动力费用的归集分配
(1)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2)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总额
(3)某产品分配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单价
7.一般分配法关于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1)分配率=待分配工资总额/生产工时总额
(2)某种产品分配的工资=该产品生产工时×分配率
8.定额分配法关于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1)某产品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2)分配率=各产品生产职工工资总额/各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3)某种产品分配的工资=该产品定额工时×分配率
9.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线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
10.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
11.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为简化核算工作,可以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12.计划成本分配法
(1)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
(2)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13.顺序分配法
(1)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生产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
(2)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明显顺序的企业。
14.实际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15.直接分配法
(1)特点: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2)优缺点:各辅助生产费用只进行对外分配,分配一次,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3)适用范围: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16.交互分配法
(1)特点:辅助生产费用通过2次分配完成(先对内分配再对外分配)
(2)优缺点: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同时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① 对内交互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提供的总产品或劳务总量
②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辅助产车间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17.制造费用的归集
(1)物料消耗
(2)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
(3)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
(4)车间管理用具摊销
(5)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
(6)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18.废品损失
(1)废品损失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2)废品损失不包括: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实现“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19.停工损失的核算
(1)停工损失是指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扣除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之后的费用。
(2)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不设置“停工损失”科目,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
20.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
(1)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计入产品成本。
(2)非正常停工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21.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1)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2)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3)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22.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23.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4.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比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25.约当产量比例法的材料分配
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的,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实际数量比例分配,如果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成本在全部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26.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1)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2)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3)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27.在产品按定额成本法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28.定额比例法
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可以按各该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29.品种法
(1)适用范围: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① 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② 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③ 月末一般不存在在产品,如果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0. 分批法
(1)适用范围: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也可用于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2)分批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有:
① 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又称订单法。
② 成本计算不定期,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
③ 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31.分步法
(1)适用范围: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防治、机械制造等。
(2)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定:
④ 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⑤ 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⑥ 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的各步骤成本;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32.逐步结转分步法
(1)优点: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半成本的成本资料;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2)缺点:成本结转工作量大,如采用逐步综合结转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
33.平行结转分步法
(1)优点:能同时计算产品成本;能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不需进行成本还原。
(2)缺点:不能提供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