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

据说,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
据考,早在春秋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开始食用鸡蛋炒饭。旧时扬州,午饭如有剩饭,到做晚饭时,打一两个鸡蛋,加上葱花等调味品,和剩饭炒一炒,做成蛋炒饭。

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
清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开始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虾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渐演变成多品种的什锦蛋炒饭,其味道更加鲜美。随后,通过赴海外经商谋生的华人,特别是扬州厨师,把扬州炒饭传遍世界各地。
高邮双黄鸭蛋,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方传统名菜之一。高邮一带盛高邮鸭(又名高邮麻鸭,是全国三大名鸭之一)产蛋多,蛋头大,蛋黄比例大,尤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高邮双黄蛋,一蛋双黄,蛋白如璧玉,蛋黄似玛瑙,红白相间,壁合珠连,实为人间之珍品,食用之精品,国家之瑰宝。高邮市人民政府每年还举办中国双黄鸭蛋节。

高邮双黄鸭蛋入选全世界最值得品尝百种味道(位列第二 )。五十年代,一曲高邮民歌《数鸭蛋》,以其诙谐、轻快的旋律,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声震京都,得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赞誉。高邮鸭是高邮人的名片。"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

900多年以前,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就曾以鸭蛋馈赠其师友--时任徐州太守的苏东坡。300多年前,大文学家袁枚到过高邮,品尝过高邮鸭蛋,印象极佳,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腌蛋"条留下了记载:"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汪曾祺《故乡食物》中曾有绘形绘神的记述:“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鸭蛋加工工厂也起步较早,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高邮第一家蛋品企业裕源蛋厂问世。1909年高邮双黄鸭蛋参加南洋劝业会陈赛,获得国际名产声誉,次年便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