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资料和习俗(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08-13 13:15:05

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的的岁首,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来最盛大的节日。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去除之意,“夕”指夜晚。春节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了,期间留下了很多的传统风俗。

一、祭祖: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二、贴春联:春联也叫“门”、“春帖”,是对联的一种,也就是对联、门神、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这些都是过年时红色喜庆元素,所以又统称为“贴年红”。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的春联题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春联它反映了人民的风俗和信仰,以增添节日氛围,期待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年夜饭: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又称团年饭、团圆饭等。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吃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还各有讲究。席上的菜大多都有很好的寓意,一般有鱼(年年有余)、鸡(有计)、蚝豉(好市)、发菜(发财)、生菜(生财)、腐竹(富足)、莲藕(聪明)、生蒜(会计算)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一家人的重要聚餐,代表一家人在一年里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四、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房间里都要通宵灯火,一家人团聚迎接新岁到来又叫“照虚耗”。不过在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即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一些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但现在一家人守岁更是少不了看晚会。

五、放鞭炮: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地描绘了我们欢度春节盛大、热闹的场景。所以民俗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六、压岁钱: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七、拜年: 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相互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还有同族长者带着族人挨家挨户去拜年;也有同辈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相互祝贺为“团拜”。